非織造布產業全球化進程正在加快,中國與國外市場的相互依賴正在強化
分類:行業動態 發布日期:2016-10-22 瀏覽次數:2068 [返回]
10月13日,第五屆中國國際非織造布會議在上海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美國非織造布協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法蘭克福展覽(香港)有限公司共同主辦,歐洲非織造布協會和貝里集團支持,廣東佛山市南海區九江鎮人民政府、浙江金三發集團有限公司協辦。下面是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在第五屆中國國際非織造布會議上的致辭。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今天,第五屆中國國際非織造布會議在上海隆重召開, 我謹代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對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非織造布行業組織、研究機構、企業代表和媒體朋友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紡織工業在產業規模、科技創新、品牌建設、責任發展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在新的起點上,中國紡織工業正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引,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為重點,開始由低端向高端、由粗放向集約、由體量向質量跨越。<BR>在這一偉大歷史進程中,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由于其科技含量高、應用范圍廣、帶動效應強、市場潛力大,作為紡織領域新的增長點與未來的戰略高地,已經成為中國紡織工業主要的經濟增長極和重要的轉型推動力。“十二五”期間中國產業用紡織品的纖維加工總量年均增長10.3%,占紡織纖維加工總量的比重由20%提高到25%,有力推動了中國紡織產業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行業發展在醫療與衛生、生態與環保、安全與防護、交通運輸與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與航空航天發展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都做出了巨大貢獻。
“十三五”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和建成紡織強國的關鍵時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系統推進、科學技術的加速發展、政策紅利的集中釋放、消費需求的不斷升級,為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巨大的市場機遇。預計到2020年,燃煤電廠袋(電-袋)式除塵應用比例將從目前的25%提高到40%以上;國內醫療類紡織品市場滲透率提高到 15%;國內成人養護用品市場滲透率將從目前不足2%提高到10%。整個“十三五”期間,中國產業用紡織品消費需求增長將保持年均8%以上。
從發展方向看,未來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將著力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用紡織品、環境保護產業用紡織品、健康產業用紡織品、應急和公共安全產業用紡織品、“一路一帶”配套產業用紡織品、“軍民融合”相關產業用紡織品等六大重點領域。通過發展創新型經濟,夯實行業科技基礎;通過發展聯動型經濟,強化行業產需銜接;通過發展品牌型經濟,樹立行業競爭優勢;通過發展包容型經濟,推進行業綠色制造;通過發展開放型經濟,拓展行業成長空間。
非織造布是產業用紡織品的重要組成。隨著原料與工藝的發展,其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市場空間漸趨多元。中國目前是全球******的非織造布生產國、貿易國和消費國,產量占全球比重的40%,按重量計算的出口量占全球五分之一。從2011年到2015年,中國非織造布產量、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和出口額的復合增長率分別為11.7%、21.6%、24.4%和13.9%,非織造布已經成為中國紡織工業中投資和增長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
當前,非織造布產業的全球化進程正在加快,中國與國外市場的相互依賴正在強化。中國非織造布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資源、技術、管理、市場的全球合作;國外非織造布企業也需要中國廣闊的消費市場和具有綜合競爭優勢的生產能力。世界經濟正處于深度調整中,資源環境壓力逐漸加大,生產要素成本快速上升,貿易格局不斷調整,科學技術持續革新。全球非織造布產業面臨著共同的機遇與挑戰,加強產業內部的交流合作與互學互鑒,正變得越來越必要與緊迫。
中國國際非織造布會議到目前已連續舉辦五屆,具備了良好的行業影響力。衷心希望通過各方共同努力,將會議打造成為國際非織造布同仁探討與借鑒的平臺,交流與溝通的紐帶,將各位專家、學者、企業家的新思路、新觀念、新做法轉變為產業發展的新模式,匯聚成產業升級的新動能,共同推動全球非織造布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今天,第五屆中國國際非織造布會議在上海隆重召開, 我謹代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對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非織造布行業組織、研究機構、企業代表和媒體朋友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紡織工業在產業規模、科技創新、品牌建設、責任發展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在新的起點上,中國紡織工業正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引,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為重點,開始由低端向高端、由粗放向集約、由體量向質量跨越。<BR>在這一偉大歷史進程中,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由于其科技含量高、應用范圍廣、帶動效應強、市場潛力大,作為紡織領域新的增長點與未來的戰略高地,已經成為中國紡織工業主要的經濟增長極和重要的轉型推動力。“十二五”期間中國產業用紡織品的纖維加工總量年均增長10.3%,占紡織纖維加工總量的比重由20%提高到25%,有力推動了中國紡織產業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行業發展在醫療與衛生、生態與環保、安全與防護、交通運輸與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與航空航天發展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都做出了巨大貢獻。
“十三五”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和建成紡織強國的關鍵時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系統推進、科學技術的加速發展、政策紅利的集中釋放、消費需求的不斷升級,為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巨大的市場機遇。預計到2020年,燃煤電廠袋(電-袋)式除塵應用比例將從目前的25%提高到40%以上;國內醫療類紡織品市場滲透率提高到 15%;國內成人養護用品市場滲透率將從目前不足2%提高到10%。整個“十三五”期間,中國產業用紡織品消費需求增長將保持年均8%以上。
從發展方向看,未來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將著力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用紡織品、環境保護產業用紡織品、健康產業用紡織品、應急和公共安全產業用紡織品、“一路一帶”配套產業用紡織品、“軍民融合”相關產業用紡織品等六大重點領域。通過發展創新型經濟,夯實行業科技基礎;通過發展聯動型經濟,強化行業產需銜接;通過發展品牌型經濟,樹立行業競爭優勢;通過發展包容型經濟,推進行業綠色制造;通過發展開放型經濟,拓展行業成長空間。
非織造布是產業用紡織品的重要組成。隨著原料與工藝的發展,其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市場空間漸趨多元。中國目前是全球******的非織造布生產國、貿易國和消費國,產量占全球比重的40%,按重量計算的出口量占全球五分之一。從2011年到2015年,中國非織造布產量、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和出口額的復合增長率分別為11.7%、21.6%、24.4%和13.9%,非織造布已經成為中國紡織工業中投資和增長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
當前,非織造布產業的全球化進程正在加快,中國與國外市場的相互依賴正在強化。中國非織造布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資源、技術、管理、市場的全球合作;國外非織造布企業也需要中國廣闊的消費市場和具有綜合競爭優勢的生產能力。世界經濟正處于深度調整中,資源環境壓力逐漸加大,生產要素成本快速上升,貿易格局不斷調整,科學技術持續革新。全球非織造布產業面臨著共同的機遇與挑戰,加強產業內部的交流合作與互學互鑒,正變得越來越必要與緊迫。
中國國際非織造布會議到目前已連續舉辦五屆,具備了良好的行業影響力。衷心希望通過各方共同努力,將會議打造成為國際非織造布同仁探討與借鑒的平臺,交流與溝通的紐帶,將各位專家、學者、企業家的新思路、新觀念、新做法轉變為產業發展的新模式,匯聚成產業升級的新動能,共同推動全球非織造布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 上一篇:電腦提花織帶
- 下一篇:中國制造業謀求突圍的典型縮影